471个招商引资项目陆续上马,85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落地生根,15.6亿元县外资金滚滚而来……这是今年前8个月五莲县交出的优异答卷。
五莲县摒弃急功近利的招商观,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使招商引资步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送到嘴的肥肉”无人要
投资1个亿的皮革加工项目因耗水太多在潮河镇碰了壁;
投资1.2亿元的造纸项目因污染环境被汪湖镇亮了“红牌”;
投资5000万的铁矿开采项目因破坏生态在松柏乡吃了闭门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送到嘴的肥肉无人要”的“怪事”?五莲县委书记崔亮一语破的:“招商引资应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切不可饥不择食地‘兼收并蓄’,使招商变成‘招伤’。”
以此为指导,五莲县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不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且工艺落后的项目。县里赋予环保部门“第一审批权”,全县新、改、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近两年先后有31个、总投资5.4亿元的外来项目因“环评”不过关被拒之门外。
“旧巢”引得“新凤”栖
招商引资是不是非要“土地先行”?五莲县用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回答:“不征新地照样能招商!”
该县全面清理停产企业、撤并乡镇、合并学校的闲置土地、厂房和院落,经过进行厂房化改造后,引导客商利用闲地闲厂安家落户,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该县先后用“旧巢”招来113只“金凤凰”,利用闲置厂房19.4万平方米、盘活闲置资产1.43亿元,吸纳资金4.98亿元。
“喂不饱的孩子”送人养
在石场乡采访时,我们听到一件新鲜事:乡里把自己千辛万苦引来的3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放到了县工业基地。
自己的项目却放到别人的地盘上,岂不成了“冤大头”?但该乡负责人不但没觉得吃亏,反而说:“这是沾了县里‘项目寄养’政策的光。”
该县出台项目“寄养”政策,鼓励偏远乡镇把引进项目向骨干园区投放,在考核上仍作为乡镇招商成果,并将所形成的工商税收按比例划归原招商乡镇。项目“寄养”政策的出台,让偏远乡镇也有了高水平的招商载体,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招商成功率。目前,已有106个招商项目享受了“寄养政策”,到位资金达10.4元。
作者:通讯员 王雪燕 徐健 徐云江 来源: 日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