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接轨青岛两年间 破题-深入(2006年01月06日)
【阅读提示】接轨青岛,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已破题深入。与2004年一窝蜂似的群起而上相比,2005年的接轨工作已经回归理性,呈现出一种水到渠成的特点:市场导向作用明显,重点领域和区域得到推进,借青招商力度增强。展望2006,接轨工作要突出招商引资、产业协作、要素共享、企业接轨四个工作重点。 当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一种趋势时,处在山东半岛最南端的日照也在思考自己的合作发展之路,一番端详,日照将目光瞄准了青岛,面向整个半岛城市群。 从轰轰烈烈到春雨润物 2004年4月,日照作出了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的决策,确定了“以观念接轨为先导,以产业接轨为核心,以企业接轨为主体”的思路,两年来,全市接轨青岛合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共从青岛引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03个,到位资金7.6亿元,过千万元项目就有51个。银企合作取得新突破,青岛银行已批准向我市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授信额度21.85亿元,目前已到位11.37亿元; 产业合作深入推进。2005年全市共向青岛输出农副产品16万吨;我市在青岛劳务输出基地达到41处,向青岛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青岛日照两地旅游互动人数达到141.7万人次,我市实现对青岛游客旅游收入9820万元; 交流互访持续升温。2005年两市交流互访达到429批次2600多人次,其中青岛市来我市回访批次比上年增加了67批次,同比增长75%。 接轨青岛,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如今已经破题,与2004年一窝蜂似的群起而上相比,2005年的接轨工作已经回归理性,呈现出一种水到渠成的特点: 开始迈入市场化轨道。2004年全市接轨青岛工作更多地是依靠政府推动,进入2005年以来,逐渐转向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并重上来,由初期的“要我接轨”开始向“我要接轨”转变。据统计,2005年日照青岛两市有工商联、贸促会等2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进行了交流互访并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接轨青岛开始迈入市场化轨道。各区县、乡镇主要领导走向招商第一线,日照经济开发区先后十几次赴青岛,借助青岛招引国内外项目10多个。莒县洛河镇通过县驻青办积极加强与在青岛投资的韩国客商的联系,吸引韩国客商投资兴建了恒钰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五莲高泽镇坚持外抓项目招引、内抓环境配套,对驻青英国外商投资机构来高泽投资兴建的嘉泰针织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三通一平”,全部实行免费配套。东港区南湖镇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使双星集团投资500万元的轻纺项目落户南湖镇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投资2000多万元的双星物流项目。 重点领域和区域更加突出。一直以来,我市与青岛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2005年以来,着眼于发挥我市的环境、资源、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优势,适应青岛产业发展低成本扩张的需要,我市在继续抓好农副产品、劳动力输出和旅游对接的基础上,把接轨的重点领域放到实现与青岛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对接上。在这方面,各区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据统计,2005年全市与青岛达成的合作项目协议当中,区县占到9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接多是从乡镇到区县自下而上推进展开,如东港区的涛雒、岚山的高兴、莒县的城阳、五莲的高泽等乡镇都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成为承接青字号企业来日照落户的重要载体。这是2004年以来特别是2005年全市接轨青岛工作呈现出的又一显著特点。 借青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接轨青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借助青岛这个平台宣传日照,招引资金、项目,2005年这一主要任务更加突出,在与青岛的接轨中,更多地是带着题目、带着项目、带着企业到青岛交流拜访洽谈。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的交流互访活动中,以项目合作洽谈为主的交流互访占到交流互访活动总批次和人次的75%以上。 开局之年,期待重点突破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我市接轨青岛的第三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形势,对我们都非常有利。 从全省看,为加快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进程,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作出了建设“一群、一圈、一带”的战略部署,日照既是半岛城市群的一员,也是鲁南城市带的一员,这将为我市接轨青岛、融入半岛、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从内部看,两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市今后的接轨青岛工作打牢了基础。 2006年,我市的接轨青岛工作将突出招商引资、产业协作、要素共享、企业接轨四个工作重点: 招商引资。由引进一般性项目向引进大中型项目倾斜,由引进内资项目向引进外资项目倾斜,进一步加大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的力度。在招商引资领域上,重点吸引青岛、半岛和日韩企业来我市兴建相关联的配套项目。随着青岛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入青岛的投资成本或在青岛持续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受大环境影响,韩国在青岛投资的一些项目和企业从2005年开始呈现出向我省西部转移的势头,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承接青岛产业转移,就能在对韩招商的规模、数量和档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产业协作。继续抓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与青岛的协作。农业协作,坚持内抓基地建设,外抓市场开拓,特别是在农副产品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加快上规模、上水平,尽快在青岛打出并叫响富有日照特色的农副产品和劳务品牌。制造业,尽快拿出对接的新政策、新措施和新办法,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加强与青岛制造业的协作做好准备。同时,紧紧围绕我市临港大工业的发展,精心筛选一批重点企业和骨干项目,面向青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搞好挂靠联引,加快现有企业、项目与青岛协作的进程。服务业,结合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协作力度,狠抓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线路与青岛的对接、整合和延伸;坚持高中低档配套,加快生态游、民俗游、宗教文化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不同层次的青岛游客来日照观光旅游;积极引进青岛的发展理念,加快文化、餐饮、商贸流通和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城乡经济的繁荣。 要素共享。大力推进以人才、技术、资本、商品、信息等为主的要素市场建设。围绕加快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要尽快促进一些协议落地,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继续采取通过选派干部对口到青岛挂职锻炼或学习等方式,依托青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的力度,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产学研联合。 企业接轨。精心组织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交流活动,扩大我市企业与青岛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积极组团参加在青岛举办的大型国际性会展和经贸洽谈会、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介我市企业,争取有更多企业的产品纳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和国际企业配套产品采购目录,进一步扩大我市企业的配套规模;以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能力为目标,精心筛选一批科研课题,在青岛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联合构建技术、人才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接轨青岛大事记 ■2004年2月6日 市政府第11次市长办公会议对日照接轨青岛工作进行了研究。 ■2月26日 市长于建成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4月6日 接轨青岛领导小组开始组建办公室。 ■4月26日 日照市和青岛市签署《进一步发展两市交流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 ■4月28日 全市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5月6日 市接轨青岛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办公。 ■5月25日 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主任矫胜法来我市回访,就经济合作、建立青岛——日照经济发展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筹备召开青岛——日照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与我市接轨青岛工作办公室的同志进行了磋商。 ■5月29日 全市企业接轨青岛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确定,下步要把接轨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企业接轨上来。 ■12月7日 青岛市副市长于冲率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150多人来我市考察,并就有关项目合作等内容与我市开展对口洽谈。正式确立了日照——青岛经济发展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2005年3月21日 2004年全市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工作大会召开。 ■11月24日 我市考察各区县2005年接轨青岛工作情况,主要采取查看现场方式。 ■12月23日,我市举行2005年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2006年接轨青岛工作重点。
作者:李子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