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大山的“文脉效应”有多深(2006年07月11日)


    7月2日下午4点多,莒县浮来山,定林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刚刚收住阵脚,空气中还有浓浓的水气。定林寺的大门显得更加巍峨醒目。三三两两的游客从各自的避雨处走出来,走进恢宏深广的院落,眼随步转。 
    “这里的东西太多了!”头发花白的青岛游客李先生轻轻感叹,“去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对天下第一银杏树印象深刻,仿佛听到了它诉说历史的声音。这次来,我特别留意了校经楼的建筑及周围的环境,品味刘勰当初在这里潜心修书的意境……” 
     而莒县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则微笑着向记者报出这样的数字:“今年5月1日至7日,共有3.97万余名游客畅游‘福山寿地’,景区共接待旅游团队100多家。实现门票收入46.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5%、49.3%,再创新高。” 
     像浮来山一样,日照山岳旅游景点的另一个“老大”——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这几年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们两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0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门票收入20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005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门票收入660万元,是2000年的4倍。”五莲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同样流利而自豪地报出了这样的“账目”。 
    日照的山岳旅游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真正重视并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呢? 
    说起来,话也不长。不过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事情。当时,山岳旅游没有景区的概念,没有将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意识,只有零散的景点接待着游人,而且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自然的状态。 
    而就在这一时期,旅游业这个“朝阳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风生水起,“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这样极具吸引力的称谓让各级决策者都开始重视这项产业,开始用思考的眼光打量先辈们留下来的那些历史的痕迹和大自然赐予的美妙的山光谷色,一次次邀请专家进行论证、规划,力图把山岳景区打造成为旅游线路中另一个亮点,与海滨景区相呼应,形成日照独有的山海旅游格局。 
    于是,与海滨旅游几乎同时,日照的山岳旅游也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以浮来山风景区和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两个典型景区晋升国家3A、4A级旅游区为龙头,阿掖山、磴山、马亓山、大青山、龙门崮……一些长期被冷落的地方也迅速热闹起来了;全国“夕阳红”健康老人齐鲁行日照“福寿游”首游式、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五莲之春”杜鹃花节等活动也声势浩大地蜚声省内外了;“五莲生态与宗教文化旅游区”、“莒县历史文化旅游区”与“海滨旅游度假区”鼎足,三大旅游板块在我市逐步形成了,当年曾经始料不及的旅游潮被媒体冠为“井喷”、“火爆”、“红”等热烈的字眼。 
    五莲自然生态旅游区和莒县历史文化旅游区是日照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布局结构“一体两翼、多点联动”中的两翼,而它们又分别包含两个景区:五莲山风景区和九仙山风景区;莒文化景区和浮来山景区。不难看出,这“两翼”以“生态”和“文化”为主打品牌的旅游功能区,其主要载体都是“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日照山脉的“仙气”,主要来源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赋予的文化之根。 
    五莲山景区是我市第一处国家4A级景区,它的核心资源是“生态”。于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了所有旅游规划开发活动的前提,在“生态文化为基调、宗教文化为载体、休闲度假为亮点”总体开发思路的指导下,景区连续荣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全省十佳森林公园三项桂冠,并被中国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基地,自身旅游品牌也在这一系列争创过程中得以最大化的张扬,成为山东省发展最快的景区之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浮来山景区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四千年“银杏树王”和浮来山在民间“福来山”之美誉,深度挖掘莒文化内涵,推出了融大型文艺表演、康体健身、祈福益寿、经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主打福寿文化品牌,让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莒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和地位,景区的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灵山秀水造就了日照大山独特的文脉效应,进而丰富了日照这一滨海区域的文化内涵。九仙山的“雅量”、五莲山的“佛光”、浮来山的“文思”……日照大山的文脉效应深远,与大海的名片效应一起,担负起了“十一五”末期在全市形成以海滨旅游为特色,海山古林兼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民俗民情兼容并蓄旅游格局的重任,“到日照看海必去观山”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 


作者:刘新英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