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刮目相看新日照——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回眸(2006年07月28日)
2006年7月13日,对港城日照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和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日照为“国家卫生城市”,从而使日照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获得了又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成为新标准实施后山东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地级市! 日照的“创卫”工作始于1991年,当年就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城市”称号,从那时开始,港城的“创卫”工作一直有重点、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特别是2003年防治“非典”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广大群众高度关注身体健康、高度关注环境卫生的有利时机,广泛发动,掀起了新一轮“创卫”工作热潮。这是日照的决策层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水准海滨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做出的一项事关全民利益、事关日照未来的战略决策。为了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的“双创”指挥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起了“创卫”工作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为加大推进创卫工作的力度,报纸、广播、电视都开辟了“创卫”专栏,对市民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的同时,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公开曝光,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齐抓共创国家卫生城市的新高潮。 借“创卫”契机,日照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灯塔广场就是重点内容之一。谁能想到,这片今天风光旖旎、引人注目的海滨风景,竟然曾经是一个摊点散乱、设施老旧的地方,只用了短短2年时间,日照人就完成了这惊人的嬗变。 近几年,我市先后投入8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了迎宾路、青岛路、山东路等数百公里城市道路。对旧城区污水河、垃圾沟进行了彻底治理,使昔日黑水泛流的“龙须沟”——营子河,变成了今天两岸杨柳依依、河内清水涟涟的“玉带河”;使市区几处沉寂多年的废石坑,变成了游人如织、鸟语花香的开放公园。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公用事业的发展,在市区新建垃圾中转站20座,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70座,二类以上厕所达到了54.1%以上。规范了公厕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安装了干手器、感应水嘴等设施,并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专用便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创卫,日照的定位很清楚:既不搞领导的"政绩工程",也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是要通过"创卫",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实实在在办好事,要通过"创卫",建立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以切实提高城市的日常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进一步巩固、提高创建成果,让这个城市经得起百姓的检验。 "创卫"指标中有些项目,尽管所占分值很低,有的在"创卫"标准中甚至没有专门要求,但只要这些工作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就不借代价,全力推进。 让我们简单扫描一下"创卫"带给老百姓最明显的变化--- 为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我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市民普遍关心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店外经营等问题。 依法加大对食品行业、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对"五小"行业进行专项治理,严格标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各类卫生指标逐年提高,食品行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拥有率分别达到99.4%和100%,全市连续多年无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发生。积极实施计划免疫,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大对非典、艾滋病、结核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并建立起了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全市已连续23年无甲类传染病病例发生,连续16年无脊灰病例发生。 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治理,设立专门停车场、停车点,划定停车泊位,严禁车辆乱停乱放,各类交通附属设施规范、安全、整洁,交通秩序日趋井然。 老城区一批城中村,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坑洼,环境脏乱差。市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改造,铺设道路,进行绿化,改水改厕,受到群众高度赞扬。
作者:刘新英 戴芳莉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