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在碧海蓝天间书写发展篇章 ——我市把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作为基础性战略(2006年08月23日)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游人如织,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以她独特的生态环境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市委、市政府提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日照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8月5日至7日,副市长张喜忱在接受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采访时说,保护好环境,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日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照鲜明地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绝不砸子孙后代的“饭碗”。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时下,经济发展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发展环境的竞争。有了好的环境,就可以引来资金、引来项目、引来人才,聚集起发展资源,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而继续以贫穷的、低水平消费的观念和方式来保护资源和环境,是不现实的,从长远看是更危险的。它只能让我们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进入一种以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发展陷阱”。正是基于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我市明确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 
    经过几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市循环经济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政策支撑,还是在实践与成效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一组组数字印证着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路上留下的足迹: 
    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审核把关,凡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一律拒批,近两年来先后拒绝重污染项目7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 
    对那些规模小、消耗高、效益差的企业,采取果断措施,分期分批关停并转,先后对20多个污染严重的小炼焦、小炼钢项目实行关停; 
    近几年来,先后有26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全市16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水治理沼气发电、高炉煤气焦炉废气发电等循环经济措施,实现经济效益9.24亿元,企业因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达5400万元; 
    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目前全市已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50多家,年产值7.2亿元。 
    从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发展的日照经济开发区是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日照采访的其中一站,“全国首家生态企业协会”的名号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陪同人员介绍说,这个协会又叫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其实就是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内的岚桥集团长青木业公司的废板材被森博用作木浆的生产原料,日照发电厂的粉煤灰和废渣被大宇水泥等企业用于生产新型建材,余热水被用于工厂化海产品养殖,凌云海糖业公司的废糖蜜被酒厂用作酒精生产的原料等等,这样通过加强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真是连‘废水’都不流外人田啊”,记者们异口同声。 
    建设最佳人居环境 
    有了人气才能带来资金流、信息流,而要有高人气,首先要留得住人,要留得住人,靠的是良好的人居环境。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建市战略,精心打造生态城市品牌,大力建设最佳人居环境。 
    我市以超前的眼光和气魄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首选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置于城市规划的首要位置,城市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及减废措施、绿色环境、人文景观等的规划无不体现了“生态”这一终极目标。大手笔营造城市的“绿肺”,在新市区内预留了62万平方米绿化用地,并保留82万平方米果园作为城市公共园林;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活动,加大了对城区周围黄山、丝山、奎山、河山等大环境的绿化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6%。同时明确规定,新建城市主干道两侧要留出10—30米宽的绿化带,新建单位绿化面积不得低于用地面积的35%以上,旧城区逐步拆墙透绿,还绿于民。 
    生态建设重在建,关键在管。我市加大了对城市监管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了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等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营。为让全体市民都参与到环保中来,我市广泛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和绿色志愿者活动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在日照,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市人大每年都要开展的“港城环保世纪行”调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确保日照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同时,有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维护了全市的生态安全和群众的环境权益。 
   “环保”正越来越深刻地被每个市民所接受和实践着。 
    传统农业实现生态转型 
    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是生态型、产业化。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启动了16个生态示范乡镇和31个生态示范村的试点,建成了一批生态示范工程。值得一提的是,五莲县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全国生态示范县验收,目前已完成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任务,并荣获国际生态工程奖;莒县被列为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正在紧张实施中。 
    各区县生态循环型农业搞得有声有色:东港区利用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建成有机肥加工厂3处,年生产有机肥2万吨,全区80%的农作物秸秆用于畜禽养殖饲料加工和秸秆还田,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岚山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已建成10万亩无公害绿茶基地。黄墩镇以沼气利用为着力点,全面启动生态家园建设工程,目前,该镇已形成一批“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模式,建成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并与我市的主要商场、超市签订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包销协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莒县洛河镇新村的14户农民用废弃的杨树枝桠、桑木枝条作原料栽培黑木耳,亩均收入2万多元,户均收入1万元。目前,全县黑木耳已发展到110余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0%左右。不仅如此,沼气的利用使农民彻底告别了烟尘与柴堆,优美乡镇的打造使农村渐渐变美、变靓。生态建设,使农业效益大增,使农村变了模样。 
   生态产业体系日渐长成 
   生态,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环境的好看与否,更承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它的价值只有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后,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港口经济、大学经济、旅游经济、体育经济、会展经济和房地产业等具有日照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渐成规模:目前,港口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实现吞吐量8421万吨,今年1至7月份完成吞吐量6505万吨;大学科技园进园大学达到7所,6所高校已招生,在校大学生达5万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去年,旅游创汇比前年增长89%;体育经济精彩不断,2005年已举办国际欧洲级帆船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赛、全国帆船锦标赛等12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今年将举办国际470级世界帆船锦标赛、全国帆船锦标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5项,2007年将在我市举办首届全国水上运动大会。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依靠生态环境这个优势基础,我市正在大力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海内外投资者,日照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就要来临。


作者:李子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