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日照号”不辱使命 城市宣传车吸引眼球(2006年10月18日)


    从9月7日开始,2006年联合国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中国)申报大型公益路演车队就多了一辆车,从那个时候起,这辆被称作“日照号”的城市车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直到活动结束。 

    9月7日一大早,这辆“日照号”城市车在海景宾馆一亮相,就赢得不少市民的啧啧称赞。车身右侧,河山摩崖石刻巨书“日照”两个大字气势磅礴,将车的右侧占据,格外显眼。而在车的左侧,日照港的标志将车身装饰得格外漂亮。车体后部,“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蓝天、碧海、金沙滩”的标饰分外夺目。车身的下端,一边是日照市一张张闪光的“名片”: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上运动之都、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另一边是日照港张贴的烫金名片和闪光理念: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效率之港,活力之港,和谐之港,魅力之港;装卸真诚。 

    9月7日下午,当日照进行完申报活动后,杨军市长欣然来到“日照号”旁,同参加活动的嘉宾合影留念。不少媒体记者也将镜头对准了即将出行的“日照号”。从那个时候起,“日照号”就成了市民心中眼中的牵挂和期待。 

    在路演车队中,“日照号”被编为12号车,车辆每到一个城市,那里的人们总是会惊奇地大声叫喊:“日照!”“日照港!”“日照号”成为本次活动中最耀眼的“明星车”。 

    “日照号”受到了路演车队所有成员的一致赞赏,在路上,他们亲切地称“日照号”为申报城市的形象代言车,很多队员在闲暇时总喜欢在“日照号”前拍照留念。尤其是9月22日到达新亚欧大陆桥西方桥头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时候,人们对这辆来自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城市车更是喜爱有加,许多人纷纷站在车前,拍照留念。“日照号”也格外受到车队中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记者周文良说:“我在拍车队的时候,最喜欢拍‘日照号’,因为‘日照号’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车的外形,都具有美感,而且,日照的申报仪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愿意‘日照号’多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 

    其实,让“日照号”出彩的,更重要的是随“日照号”同行的“日照人”。跟随“日照号”活动的人并不多,加上司机胡文明一共4位同志,其他3人分别是:市政府调研室副主任王继国、日照港党工委办公室贾宗杰、日照日报社记者贾艳锋。从坐上“日照号”的那一天起,四人心中便牢牢记住:我就是日照!从日照出发到新疆阿拉山口的6000多公里路程中,“日照号”成为12辆车中最守纪、最守时、最让人放心的一辆车,从未因为任何事情发生过让车队滞留、等待现象。“日照人”守时、守纪、严谨、自律的态度也因此赢得路演车队领导的高度评价。9月23日晚,在乌鲁木齐举行庆功晚宴时,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主任赵永利拉着王继国的手,动情地说:“你们‘日照号’是车队中表现得最为优秀的,感谢你们!” 

    对于日照,对于“日照号”的4位同志,此次活动的意义都非同小可。从离开日照的那一刻起,“日照号”的4位同志便抓住一切机会,同此次活动的领导交流,同媒体记者接触,同所经城市的有关负责人联系,向所有城市、所有交流的人推介日照、宣传日照。短短的18天,“日照号”不但让路演活动的所有成员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在所经城市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每到一地,“日照号”的4位同志总是挤时间将日照市、日照港的宣传材料及时发放给当地有关领导,并适时向他们介绍日照概况,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离开日照以后,每到一个城市,只要不是接待方有明确安排,“日照号”的4位同志便会有意识地分开座位就餐,目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联系更多的人。正是因为如此,在短短几天里,4位同志就和几乎所有参加活动的成员们打成一片,也为以后“日照号”开展宣传推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月14日下午,在兰州市友谊宾馆,由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新亚欧大陆桥专家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发言中的观点也给日照带来深深的启示。路演车队活动的行程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区域项目技术总顾问侯伟泰以及组委会领导,曾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对日照市和“日照号”进行高度评价。 

    对于这些评价,连同整个活动的进展,以及“日照号”一路上学习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日照号”记者都及时发回报道。由于每天行程安排得都特别紧,给报道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日照号”记者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及时地将最新报道呈现给读者。这些报道时效性强,图文并茂,见解独到,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有些报道还被人民网、中国企业家联合网采用。搜狐网、山东新闻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也对“日照号”记者采写的报道进行了转载。活动结束后,《大陆桥视野》杂志、中国企业家联合网还打电话向“日照号”约稿。 

    “日照号”的一路宣传,让参加路演活动的媒体记者对日照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央电视台编导戴琳听说日照黑陶后,被深深地吸引,他表示,回去以后,一定会在短时间内申请到日照做有关黑陶的专题片。(完)


作者:贾艳锋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