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好消息!2017年东港将投资3.6亿元!招聘260名左右教师、建天宁小学等!重要的还有…(2017年01月23日)


    1月21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政协第十届东港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采访了政协委员,东港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百合。他表示,2017年全区将投资3.6亿元,新建、改扩建10处学校,招聘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60名左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过去5年,全区累计投资12.6亿元,实施城区学校“扩改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49所,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划新建、改扩建高新区中学、天宁小学等10处义务教育学校,列入东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宋百合介绍,2017年全区将继续推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城乡公益性幼儿园建设和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力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今年,全区将继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阳光招生、阳光分班,进一步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教育公平正义,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宋百合指出,东港教育还将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打造出在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属于东港的教育品牌,提高东港教育声誉。
    2017年1月21日,日照市东港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东港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刘祥龙做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提高3个以上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值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其他约束性指标达到省、市要求。
2017年重点做好23项工作1聚力突破园区经济
    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启动山海路以北的园中村改造,新建改建高新八路、九路等园区道路10条。启动科创城起步区建设,设立1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金,搭建电机电器检测、生物医药等6个公共技术平台。抓好裕鑫动力等企业搬迁、中科建气凝胶等项目建设。航空产业园要着力服务好空客客改货、太谷飞机维修等重点项目,启动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2提高“三招三引”成效
    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43个,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32.6亿元以上。培育引进“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75名、团队8个以上。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20项,新建各类科研平台4个,争取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家,高新技术产值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3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海通丝业搬迁、巨正大厦等7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区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全力服务山钢日照精品钢基地项目建设,规划钢铁配套产业园,支持涛雒依托钢铁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4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设立服务企业联络员。严格落实“五降一优”42条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类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全面推行“串改并”、模块化审批,确保民营经济产值增长20%以上。积极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客小镇等新业态、新载体,探索发展创业街区。


5生产性服务业

以“两个商务区”为重点,加快推进20个在建项目建设,推动鲁闽大厦、资润大厦等5个项目尽快开工,力争全年培育税收过千万元楼宇2座以上。制定实施我区物流业发展规划,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争取传化公路港年内落地,打造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体系。年内新培育服务外包企业5家以上。


6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东关北路、烟台路、黄海一路等商业聚集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实施电子商务发展计划,支持企业利用“一达通”等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推进星河科技园建设,对万平海鲜美食街进行提升改造。适时启动“钢琴+”城市综合体建设,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一期。


7都市型工业

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3个。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实施华仁药业、七星汽车等7个“机器换人”“两化”融合项目。支持海恩锯业到香港主板上市,力争1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规范改制、5家在“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8城中村改造

按照“连片拆迁、集中安置、统一配套”的思路,启动实施区政府广场片区、聊城路片区等10个片区、30个村居的拆迁改造,力争全年拆除民房1.2万处,完成日照街道山东路以南、香河街道204国道以东区域,以及石臼、秦楼街道辖区的全部拆迁任务。坚持拆、建、管并举,确保被拆迁居民按时回迁。加快实施“村改居”工作,配套完善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9主动服务城市建设

配合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科技馆等项目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集商业、旅游、会展、总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CBD。对莒州路、五莲路等42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同步配套7条综合管廊,再打通一批“断头路”和“卡脖子路”。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集中建设市民公园(铁路公园)、人民广场等4处城市公园和6处街头绿地。



10提升城市管理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沉网工程”,完善“网格长、路长、楼道长”等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违法建设三年治理行动,年内完成治理任务60%以上。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确保城区道路畅通有序。每个街道分别打造文明示范街1条以上。


11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树立“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利用万平口景区完善提升、月亮湾工程等涉海旅游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兴业喜来登、安泰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旅游街区建设,力争东夷小镇上半年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体系,精心打造具有东港特色的餐饮品牌,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12提升发展乡村旅游

加快推进东方太阳城建设,年内完成天台山景区一期东方琉璃殿、太阳客栈等项目开发。加快推进河山沁园春和南湖东方摩尔、凤凰厝、石老山养生度假庄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环城游憩带。对河山、太阳山等山岳景区实施提升改造,推动龙门崮景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培育西湖花仙子婚俗旅游小镇等特色项目,探索开发乡村民宿、特色旅馆和艺术客栈。


13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实现3A级以上景区无线局域网、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山海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道路通达及标识系统建设等工作。


1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壮大茶叶、蓝莓、食用菌等特色农业规模。发挥农产品检测等“三大平台”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电商进村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再完成55个村的股份制改造任务。引导农民多种方式流转土地,争取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


15改善镇村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后村、涛雒等特色小镇和重点示范镇建设,年内再创建省级特色小镇1个。扎实开展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消除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脏乱差”现象。继续开展美丽文明乡村行动,启动陈疃、西湖、南湖等库区村的合村并居工作,完成208户农村危房、2.3万个旱厕改造任务。


16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做好青日连铁路的建设服务工作,完成日潍高速东港段路基和桥涵工程,力争204国道绕城段开工建设、机场高速及222省道建成通车。组织开展“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农村公路310公里。


17坚决守好生态红线

坚决不要黑色、带血的GDP!继续开展废旧矿山、海岸线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尹家河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低效和闲置土地清理。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


18铁腕治理环境污染

进一步加强崮河流域治理,对郭家湖子河、姜家村河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启动后楼河、营子河人工湿地建设。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对未完成整治的依法予以拆除。加大城市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对建筑工地、城中村改造等各类施工现场,严格落实“6个100%、一个摄像头”治理措施。


19打好林水大会战

投资5.4亿元,完成造林2.68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4项,扩大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65万亩。启动实施“清清河流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利用三年时间,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利景观带。抓好“一镇一木、一村一树、一地一景”工程,力争60%以上的村达到绿化示范村标准,加快打造山青水秀美丽东港!


20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认真落实港西区域扶贫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抓好兜底扶贫,落实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政策,确保42个省市定贫困村全部出列,7618个贫困户与全区同步迈入小康,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21持续强化社会保障

实施创业助推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争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全力做好各类社会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22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投资3.6亿元,新建、改扩建高新区中学、天宁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10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内完成区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支持市中心医院适时实施跨河发展战略,探索医疗集团化模式,争创三级综合医院。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区文化中心扩建和档案馆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23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信访稳定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完善“1+N”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体系。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东港信用平台。


作者: 来源: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