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莒县古乍石村:小草成大产业 开出扶贫希望之花(2017年06月26日)
石竹子是不少农村常见的野生小草,而在莒县峤山镇古乍石村,人们不仅发现了它的经济价值,而且还与脱贫攻坚战结合在一起,既壮大了产业,也推动了扶贫工作。 石竹子最初为纯野生植物,生长于山崖石缝中,故名石竹子,青岛市有人将其制成茶叶。在莒县峤山镇,很早以前就有野生石竹子生长,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民林建东发现了这些野生小草的经济价值。 “青岛来了两个专门搞石竹茶的客户,我就收了几百斤,刚开始我觉着这么点小草也不可能收很多,到了星期天那一天收了八百多斤,打电话青岛的客户全都拉走了。”林建东说。 随着石竹子经济价值的凸显,林建东感觉只靠野生石竹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要。 “原来我们村的石竹茶,是老百姓从山上采,采了以后卖给林建东,或者是从集上收购,就从那个时候发现采购及收购远远不够卖的。”古乍石村村支部书记林建朋说,随着销路逐渐扩大,林建东就逐渐在村里开始种植了。 林建东将石竹子种植基地发展到二十亩的时候,感觉不比外出打工赚的少,舒适的生活让他没有继续扩大规模的想法,直到2016年第一书记钟翠娟的到来,激起了他的创业激情和与村民共同致富的热情。 钟翠娟到村工作以后,瞄准石竹茶的产业优势,与村两委多次研究决定,决定将做大石竹茶产业,并将石竹茶与扶贫相结合。 “我们建设了扶贫加工车间,村里与原来的石竹茶厂合作,将上级的特色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投入该厂,共投资120余万元进行改扩建,新建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钟翠娟告诉记者,他们申请注册了石银山茶专业合作社和石银山茶商品商标,并且设计了外包装,来提亮升级石竹茶的品牌特色,建立了按股分红机制,将20万元作为原始股,分配给14户贫困户,收益拿出70%分给贫困户,30%用于村集体收入。 扶贫资金的注入,扩大了加工车间的生产量,更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扩大石竹子种植面积迫在眉睫。 目前茶园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近百亩,种植方法也从原来的粗放式、零散化转向集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茶叶采摘加工期间,吸纳贫困户参与采摘加工,变输血为造血,带动了群众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 同时古乍石村在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莒县大姐工坊”组织妇女参与采茶业加工。 古乍石村妇女主任徐桂臻说,组织妇女参与采摘石竹茶,在扶贫车间加工,帮助这些妇女实现就业创业,每天雇佣村民6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23人,每年每个人的收入不低于5000元。 如今,古乍石村的石竹茶园扩大到一百亩。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古乍石村建设了特色产品体验店,体验店是产业+扶贫车间+电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吸引客商到村到车间到体验店实地考察,多方面拓宽石竹子茶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作者: 来源: 社会零距离
〖关闭窗口〗